孔乙己改编之逼友装逼版  0    23 

篇首语:《孔乙己》据说是鲁迅先生最得意的作品,同时也是初中语文课文,所以应该绝大部分人都读过。这篇文章因其极大的讽刺性而被人们改写出了各种各样的版本。小时候学这篇文章的时候,还不是特别理解,也没有什么感触,只觉是由文字组成的文章,但心里也是对孔乙己有些许同情。如今重温的时候确是回味无穷,一时兴起,便改编了一下,不知道改的好不好。因为原文的地点设在鲁镇,所以我把改版后的主人公定名为鲁镇逼友。文中并不特指现实中的某人,也不特指某些逼友,而是一种更大范围的思考。因为原文比较长,所以先改出一半,剩下一半慢慢改写。更多的感想,就放在片尾语中总结吧。

 

装逼圈的Q群的气氛,是和别处不同的:都是发几条信息,相互问候一下。装逼的人,傍午傍晚散了工,每每花十几分钟在各个群里发一下信息,诸如早上好,中午好,晚上好之类的,这是半年多前的事。现在每次会花几十分钟,——在群里泡着,迅速的发了休息;倘肯多花时间,便可以晒几张美食照,或是自觉帅气的照片来装装逼了,如果再用半小时,那就能试一下P几张照片,例如车钥匙,各种旅游照之类的,但这些逼友,多是草根逼友,没什么技术,更不会P图,大抵没有这样习惯。只有名气大或者长相过得去的,才常常会用P图软件把自己P的漂亮一点,加几个滤镜之类的来吸引一些人气。

 

我从建群时起,便在热闹的Q群里当酱油党,群主说,我长得太挫,怕伺候不了逼格高的逼友,就在一旁打酱油罢。其他的草根逼友,虽然容易说话,但唠唠叨叨缠夹不清的也很不少。他们往往要亲眼看着你给他们的照片点赞,看过你到底留言了没有,又亲看着你夸他们的照片好看,然后才放心:在这严重监督下,灌水也很为难。所以过了几天,群主又说我打不好酱油。幸亏群里的空位多,没有踢掉,便改为专门潜水的一种无聊职务了。

 

我从此便时常的潜在Q群里,专管我的职务。虽然没有什么失职,但总觉得有些单调,有些无聊。群主是一副凶脸孔,逼友也没有好声气,教人活泼不得;只有鲁镇逼友到群冒泡,才可以笑几声,所以至今还记得。

 

鲁镇逼友是狂发装逼信息而自称装逼专家的唯一的人。他身材很高大,青白脸色,眼神里时常带些轻蔑;一头非主流的爆炸发型。虽然自称是装逼专家,可是又很冷清,有时十多天没有回复信息,也不说话。

 

他对人说话,总是满口020模式,线上线下,又或是刚从哪里出差从哪里旅游回来,叫人哭笑不得。因为他在鲁镇,别人便从XX装逼这普遍的取名方式里,替他取下一个绰号,叫作鲁镇逼友。鲁镇逼友一到群,所有聊天的人便都对着他笑,有的叫道,“鲁镇逼友,又有人说你装逼不成反被操了!”他不回答,对群主说,“发两张图片,晒一下方向盘。”便能打消他们的疑惑。他们又故意的反复说道,“你一定又把人家装逼的照片发到群里了!” 鲁镇逼友睁大眼睛说,“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……”“什么清白?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装逼大师的装逼图,被揭穿。” 鲁镇逼友便涨红了脸,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,争辩道,“剽窃不能算偷……剽窃!……逼友之间的事,能算偷么?”接连便是难懂的话,什么“签合同”,什么 “晚上有会要开”之类,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:群里充满了快活的空气。
 

听人家背地里谈论,鲁镇逼友原来也挺牛逼的,开过一个公司,但终于没有生意,又不会跑业务;于是愈过愈穷,弄到将要讨饭了。幸而开了一个小网店,便卖点小东西,换一碗饭吃。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,便是好喝懒做。搞不到几天,便连人和店,一齐失踪。 如是几次,在他网店买东西的人也没有了。鲁镇逼友没有法,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剽窃的事。但他在我们群里,品行却比别人都好,只要是别人装逼,都会夸赞一下他人;虽然间或没有回复,暂时记在记事本上,但不出两天,定然回复,从记事本上拭去了对方逼友的名字。

鲁镇逼友发了一会图片,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,逼友们便又问道,“鲁镇逼友,你当真懂得装逼么?” 鲁镇逼友对着问他的人,发出不屑置辩的群表情。他们便接着说道,“你怎的连P个图都不会呢?” 鲁镇逼友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,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,反驳说些话;这回可是全是photoshop、美图秀秀之类的软件名词了。在这时候,众人也都哄笑起来:群里面充满了快活的空气。

0
0
回复 ( 0 )